丝绸之路话融合,国际部正式成为“苏州丝绸文化科技融合课程基地”!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18 阅读次数:117
共建苏州丝绸文化科技融合课程基地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省苏州一中国际部校长沈桂芳女士与苏州丝绸博物馆王晨书记携手签下庄重一笔,共建“苏州丝绸文化科技融合课程基地”!这是双方历史上的首个创新合作模式!
今年我校特别开设了“丝绸之路”项目式学习课程,实现全学科融合,并把课程外延。感谢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一中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希望学生们把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丝绸之路”课程第一课
在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上,东方的中华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都通过商贸往来,彼此传播,相互影响,古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随着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和世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省苏州一中国际部开创性地给学生开设了“丝绸之路”课程,让学生可以聆听中华民族对外开放的千古先声,感受中西文化最早碰撞和融合的神奇魅力。
改变未来世界蓝图的方式之一:教育创新
不了解自己的祖国何以真正了解世界,小编想到能改变未来世界蓝图的方式之一,就是教育创新。省苏州一中国际部开设的人文课程采取主题式的单元设计,像“丝绸之路”这类主题的课程,就是从历史起因、时代变迁、政治因素、经济发展、文化影响、地理位置等方面,展开对主题的学习和探究,以此打通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连接,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多因素分析问题的思维。
大有来头的丝绸课程老师:郭士安
江苏省生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苏州一中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创新教育联盟常务理事,苏州市十佳魅力科技人物联谊会理事等社会职务。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13项,获省级奖50多项,获国家专利30多项。自制教学具获全国一等奖2项,获国家专利5项,主持完成省市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30多篇。荣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省优秀教师,苏州市第二届科技创新市长奖等荣誉称号。
刚上完丝绸之路课程第一课:家蚕的一生,高一的同学们都感到新鲜有趣,高一的Nicole同学如是写到:
要说从2107年一直延续到今年2018年的新闻节目的高频热词,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作为国际部的学生,当然必须跟上时代匆匆的脚步,学习“丝绸之路”课程。
丝绸之路的第一课郭士安老师来给我们讲解了、桑树栽植、桑蚕养殖、蚕吐丝结茧过程等基本知识。通过生产现场的视频资料等系统地阐述了鲜茧的烘干、混茧、剥茧、选茧、筛茧、煮茧、缫丝、复摇、编丝绞丝、打包成件等蚕丝加工的基本过程。
接下来我们要自己上阵养蚕宝宝,起初大家都觉得非常简单,蚕宝宝谁没有养过呀,小小的蚕宝宝身上能有多少秘密。但是上完了课,大家都被惊呆了,原来小小的蚕有这么大的用处,用蚕丝制成的宋锦常常被当做国礼赠送。
大家各自领养了数量不等刚刚孵出来没几天的蚁蚕,想方设法的购买鲜嫩的桑叶抚养蚕宝宝。过了三到四天,他们爬到新鲜的桑叶上昂着头仿佛在期待着什么,左晃右晃。它们会从厚重的旧衣服中挣脱出来,换上洁白合身的新衣服,欣欣然地爬上香喷喷的桑叶床,美美的吃上一顿。经过四次左右的蜕皮,它们的肚子通透,会找个僻静的地方睡个“美容觉”,待咬破一层层包裹着它们长达一周的壁垒,会从另一个视角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迎接一生最美妙的邂逅。
“丝绸之路”课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将继续绽放课程融合的魅力,省苏州一中国际部成立于2004年,因为岁月沉淀,就无需张扬,踏踏实实用教育情怀和管理教育学生,立足中国文化之基,不全盘西化,融合中西方教育和管理之精髓,为民族崛起而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