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4小时400元快餐联系方式

招生简章 常见问题 在线报名 学校成就
English

中西融合课程炼成记之数学篇——我忍住了自己,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21  阅读次数:844

1.21-1.jpg


陈迎春

从教二十八年,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曾连续多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工作,苏州市资深双语教师,获苏州市首届双语教学比赛一等奖 。


2011年9月1日,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的数学老师陈迎春,已经在讲台上站了20多年了,但这一天,却是她第一次站在一中国际部的教师讲台前,坐在她面前的是第一批一中“双语直通班”的学生。与其他班级不同,这些学生不参加高考,而是选择了出国——这条在当时少有人走的路。


“‘双语直通班’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尝试,因为高考与出国对于数学的要求还是有较大差别的:一个是以考纲为基础,以高考为要求,通过大量的练习,努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教授基础知识过后,就让他们在其指导下探究这门学科,并且用科目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背掠豪鲜λ档健?/p>



“双语直通班”试点融合课程


“我们国际部的预科项目做得很成功,但是仅凭一年全力为冲刺百强名校而‘集训出来的学生,在中西融合方面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探索的第一步很重要” 一中国际部校长沈桂芳女士如是说。


于是,在沈校长的推动下,为期三年的“双语直通班”应运而生了,该项目也是对中西融合课程的第一次试点:所有学生皆为一中的学生,他们拥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英语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提升。


1.21-2.jpg
第一届直通班的学生吴璇已从牛津大学毕业



沈校长口中的中西融合课程,正是她根据近十年国际教育探索和实践后想要研发并力推的一项课程革新。


数学,是不少理工科目的“先头兵”,当时拥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陈迎春老师,自然成了教授这门科目的不二人选。


陈老师一直非常注重扎实的基本功和知识技能传授,也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注重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留意与外教数学课程的对接。


1.21-3.gif


因此,陈老师在国际部教授学科的过程中,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比如她在国际部讲到“幂函数”这个知识点时,会突破大纲,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向更深的领域,为今后外教教授微积分打好基础。


“申请国外大学更多的是考察学生全方位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国际部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间的互动会更多,这包括合作、小组活动、自主探究等等。”




五年磨一剑,融合课程班开班


2011年到2015年,5年磨一剑,随着不断总结的直通班一线教学经验,以及与康德教育集团的合作,国际部的中西融合国际课程终于研发成功。


在陈迎春老师看来,国际部的融合式国际高中课程,是伴随着学校几大课程体系的成熟,不断实现优化的。


相关链接:首家苏州中西融合课程学校炼成记(完整版)


1.21-4.jpg


校内中外教老师的分工,也从最初的平行、分散的模式,“进化”成根据课程需求,中外教老师在教学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在沟通上,还是最终呈现的效果上,都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融合课程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的设置很合理,也是建立在当时的不断总结和调整的基础之上!”陈老师坦言,国际部学习到的部分高中数学,其实已经达到国外大一水平了,这些对于以后升入大学的学习是绝对足够的,而且远超过正常工作的需求。


而陈老师最喜欢的莫过于国际部的学科coursework了。陈老师的女儿目前在美国的一所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但由于在高中和大学阶段缺乏足够的coursework和EAP(学术英语)这些训练,如今依旧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熟悉国外的思维及写作模式上。




高中数学衔接微积分,

神奇的Coursework是怎么上的?


 

陈老师口中的coursework,在高二年级时的教学大致是这样进行的:



外教按照课程大纲要求提出一个问题,但没有标准答案,它可能是一个开放的、发散的结果,因此学生必须去额外搜集资料,他们在大量选择性阅读过后,会初步形成对题目的理解,老师在此阶段也会给予相应的指导。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同学们就开始寻找自己的答案,最终目的是写成一篇学科小论文。


1.21-5.jpg

蔡俊同学可以说是高二年级

做coursework的佼佼者了


中西融合课程的难度不光在于研发,更在于后期中外教课程的配合度上。陈老师说,课后学生主要会和她交流两类问题,第一类是关于数学专业方面的解题和计算,第二类就属于coursework了。她把coursework类比为试卷上占分最大的应用题(并非蓄水池一边灌水一边放水这类),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静心做科研,重走科学家之路。


陈老师说:“每当有学生提问coursework问题时,我都会极力忍住自己将一些知识脱口而出,你知道,作为一名几十年教龄的公办学校教师,要改变这个教学习惯是很不容易的?!?/span>



1.21-6.jpg


时代在变,教育的趋势和方法也在“进化”。陈迎春老师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奋斗了几十年的高级双语教师,自身也在不断与西方教学的接触中获得了成长。中西融合课程的开设,不光是对学生学习力的挑战,更是对老师的课程设计以及知识再输出的一种考验。


中外教师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课程设计,并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找到答案。“教育的终点不是名校,而是学会一种能力,一种可以应对今后各种变化及趋势挑战的能力,并用实践,去探索到他们心中追寻的答案!”陈迎春说。




每周推荐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国际预科学?!∷誌CP备14054669号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